惠振峰给了我一本山水画册页,悉心打开,眼前一亮,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作,或大山矗立,或丘壑流泉,或《云雾山中》,或《翠岭烟黛》,或《春江渔舟》,直抒无限江山,更生笔底波澜。
仕别三日,令人刮目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揣着云锦天章的梦,他考进了江苏省戏剧学院舞美系,老师们引领着他画素描,画色彩,画构图......他成绩优异,之后在戏剧舞台上大显身手,为人称道。因为他有着良好的基础训练,水彩、 水粉、 油画皆能,而尤钟情于山水画。
中国山水画艺术传延千余年,历代山水画大家荆、关、董、巨、刘、李、马、夏......如天空中一道道闪亮的流行划过,令人痴迷,而后来的追星族们,似大浪排空,气势澎湃,风流学子,不乏其人,惠振峰也是其中的一位。
他深悟老庄哲学为中国画学奠定的审美基础,讲求天人合一,道法自然,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,一手伸向生活,一手伸向传统。于是他吃苦耐劳,爬山越岭,风云入怀,努力于学识 、生活和修养的积淀。基于此他画山水画便出手不凡,江、川、沙、渚、 田园、村舍一展腕底。他犹强调山水画意境的营造和对墨润的把握,将目光关注到笔墨文本的自身,构筑一个物我两忘 笔墨浑然的苍茫世界。源于自然,高于自然,他画的是理想化了的胸中之山。方士庶《天慵庵随笔》言:山川草木,造化自然,此实景也。因心造境,以手运心,此虚境也。虚而为实,是在笔墨有无间--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,水活石润,于天地之外,别构一种灵奇。这种独辟的灵境是画家最终所完成的自我审美境界。如他的画作《翠岭烟黛》,气势雄强,笔墨浑厚,大虚大实,虚实相生,笔情墨润,相得益彰。他的另一副扇面画《江岸云烟》,则画的轻松自然,笔墨疏淡流畅,稳重得体,云泉流动自如,空间关系处理得当巧妙,近处摇动着几株生命之树,致使作者能引导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共鸣,实不失为一幅佳构。那一幅《松风泉声》,山石错落,流泉飞动,似能听到那神女拨动的琴弦,弹奏着一曲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鸣响,动人心扉。
山水画毕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载体,画家情感的表达,是文化、人格和生命的修炼。惠振峰深谙此理,他读书,写字,锤炼笔墨,三更灯火五更鸡,十分注重画外功的积淀。尤其注重了线条质量和品格,将线的骨力渗透到作品中,骨架到位,避免了薄和弱,则作品神采飞扬;血肉单薄则孱 弱乏味。以笔墨统摄画面的意境和神韵,表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
惠振峰是从青纱帐里走出来的青年画家。世代家居农村,从小牧羊耕田。仰仗上天给予的灵感,自幼就迷上了画画,放羊耕作之余,便以大地当纸,掰个树杈当笔,背负青天,自由自在地在土拉地上作画。八岁时读小学一年级,天真烂漫,能在学校出的墙报上作画,令人惊讶。他性格沉稳,讷于言, 笃 于行,不事张扬,为人敦厚真诚,气质高洁,心胸大度。画家的成就是其自身人品、道德、生活和学养的自然流露。他家境虽然艰辛,但仍能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,克服重重困难,默默耕耘。我相信,他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画图。
——作者刘运君